第三十八章 闹剧般的“皇族内阁”_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十八章 闹剧般的“皇族内阁”

第(2/3)页

望破灭了。

  虽然起义失败了,但是对满清朝廷的震动是相当大的,可能是出于恐惧革命党继续搞暗杀,搞武装起义。

  但面对各方面崩塌的景象,它也迫不得已采取自救运动,这就兴起了慈禧晚年以来的清末立宪运动。

  这场运动虽然起源于慈禧,但是接手时是醇亲王在执行,这场浩浩荡荡的改革运动似乎充满着机遇,但却最终由于闹出个皇族内阁结果轰然倒塌,明明都已经死到临头了,为何清政府还要这么执着搞皇族内阁呢?难道它是真的不知悔改,还是说另有隐情?

  其实关于这一点,我们要仔细考察一下醇亲王这个人,因为主要的清末立宪都是由他在运行,弄清楚他的基本属性,我们就可以弄明白当年皇族内阁的始末了。

  实平心而论,醇亲王载洵是一个很出色的年轻人,当年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出使德国,关于克林德被杀案件向德皇赔罪,但他作为皇族的代表,始终保持着皇家的威仪,并且还和德国皇帝做了好朋友,在欧洲的那些年的见闻,使得他的知识和素养有了很高的提升,甚至他对于西方的很多军事制度都有了一些独到的看法。

  不过在他出访的时候,德国皇帝一直向他传输一个概念,改革过程中要想确保安全性,就必须要掌握军权,只要军权在手那么改革,即使遇到麻烦也能够继续下去,很明显醇亲王接受了这个概念。

  因此他接过慈禧的改革大旗以后,一直都在安插自己的人手,想要确保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掌握军权和行政权来面对未知的危机,甚至他还把虎视眈眈的袁世凯踢出了军机处,剥夺了他的军权,这些做法都是为他未来的改革做好一个防火墙的准备。

  但可惜的是他这么做,没有考虑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,既然要安插自己人,那必然是皇族的成员,这些皇族成员迅速占满了整个选举出来的那个名额,因此清末立宪搞出来的第一任内阁,乍一看全部都是皇族成员,因此也被大家调侃为皇族内阁,他这么做的确保的改革过程中的安全性,但同时也使得这场改革的属性都发生了改变。

  原本是改革旧有体制尝试新制度的行为,结果反过去到变成了皇族在改革过程中保住自己利益的行动,这或许是醇亲王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,大家看到醇亲王这么不明事理,所以直接就发起了反抗运动,所以当年醇亲王领导的清末立宪最终这样失败了,这估计是醇亲王拍着后背都要后悔的事情。

  1911年5月8日,清政府宣布成立“责任内阁”,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,徐世昌(汉)、那桐(满)为协理大臣;下设外务、民政、度支、学务、陆军、海军、司法、农工商、邮传、理藩等十个部,分别以梁敦彦(汉)、善耆(满宗室)、载泽(满宗室)、唐景崧(汉)、荫昌(满)、载洵(满宗室)、绍昌(满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95ebook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